第71节(1 / 4)
姜登选,字超六,河北省南宫市陈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被清政府派往日本学习军事,毕业于振武士官学校,毕业后在黑龙江任职
杨宇霆,字邻葛,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回国后即步入军界,眼下是个连长。
徐天宝在他们的名字上都打了一个钩,吕海寰把名单拿过来,只是随便地瞄了一眼,便大笔一挥,盖上官印。吕海寰问道:“听说徐大人即日就要上任,那就有陆军部发公文,让这些人统统到承德府向徐天宝点卯报道。”
徐天宝打了一拱,笑道:“有劳吕大人。多谢~”
136繁华背后
不是不明白,实在是世界变化太快。
如果要说对现在元宝山变化体验最深的人,当数元宝山的原住民们,在振华机器公司还末成气候之前,元宝山只不过是赤峰县城边的一个村子,一直是做为入蒙经商的小驿站一样存在。可是自从去年振华机器公司成立以后。越来越多的从关内来讨生活的人,纷纷通过公司招募、自已投奔等各种途径涌入振华机器公司。
现在仅只是在振华机器公司的务工的工人就多达近三四千人。再加上这些人的家人之类,这些人加在一起,少说有上万了已数倍于元宝山的原住民了。不过让元宝山人庆幸的是,这些在振华机器公司工作地工人们,都是住在公司分配给他们盖的火柴盒子一样的小楼里,和元宝山的本地人既不争水,也不争地,更不会发生什么冲突。
元宝山的本地原住民也从这些工人身上获利甚多,因为这些振华机器公司的工人中的相当一部分把家安在公司,虽然他们食用的粮食只要是公司配给或者是直接从公司农场里购买,但是因为需求量大,不足的部分大都是从元宝山的集市上买来。正是因为有了这几千户的消费主力,才使得现在元宝山的集市从过去的三天一集变成现在的一天一集。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当元宝山的本地居民看到那些穿着颜色醒目的振华机器公司工作服的工人时,神情都十分友善。
当然,感觉变化最大的,以及受益最大的,还是县城里那些开着杂货店、布庄、饭庄、酒店、甚至妓院的老板们,在振华机器公司开办之前,这赤峰县虽然也是个商埠,可已是冷清了好几年了,自打从这振华机器公司建起来以后,这生意可是越来越好了,原本惨淡经营的各项服务性行业的生意更是越发的红火起来。
原来赤峰县城里有三家布庄,大都是靠搭卖着杂货之类支撑着小店的买卖。可是自从大前年春节之后,那些个工人的老婆孩子们来了,这布庄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了。工人们穿着公司统一配发的工作服,可是这些工人的老婆孩子身上穿的还是从关内时的旧衣服,来到这里,自家男人口袋里随便掏掏就能摸出一两银子或者一块银元,那满是跳蚤的旧衣服谁还穿?
“小山子,咱们家进的那东洋花布还剩多少啊?是不是到添货的时候了。”
赵记布庄的老板赵老扣腰里别着烟袋子,一进店里就问坐柜台的小伙计,赵老扣是元宝山人,祖祖辈辈开布庄。别看赵老扣的打扮像个庄稼汉,但是骨子里遗传着他们老赵家世世代代做买卖的基因。赵老扣自打振华机器厂开工那天开始,一上来就看准了那些工人将来都会带婆娘和家小来口外,所以布店里专卖各种花布、样布,其它单色的杂布、土布跟本不进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生意相比其它几家布庄的生意好了不老少,从开始自己打理买卖,到现在请了账房先生和小伙子,自己每天别着烟袋子到处喝酒吃饭。以前赵老扣常去找一个半掩门的半老徐娘泻火,如今口袋里钱多了,那个黄脸婆看不上了,要去也得去石板街飘香院找那些年轻的姑娘。
“回东家的话,东洋花布十种颜色都剩下不到三匹了,得进货了~”小伙计小山子,连忙从柜台后面跑到东家面前说道。
“嗯!回头我去到日本洋行去打点货回来~~”赵老扣说这话,正好看到几个穿着振华公司工作服的工人勾肩搭背,嘻嘻哈哈地从石板街方向走来。
赵老扣抬起眼角,低声嘀咕:“这些个穷棒子们一定是上辈子烧了高香,进了振华公司,现在都有钱玩上娘们了??”
赵老扣“嗯”了一声,只看到路边地几个穿着工作的工人,走路的脚步明显有些打飘样子,再仔细一看那脸色和表情,赵老扣眉头一皱,“咋?还抽上大烟了?把钱造在婊子身上还能图个乐呵,抽大烟可是要家破人亡的,这振华公司的东家也不管管手底下这帮子人?”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只要有集镇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两个生意,一是赌场、二是妓院,这两个生意主要的面对客户又都是成年男人。元宝山一下子多了这么多青壮年男劳力,手头又比较宽裕,这些服务性和性服务行业自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过去,县城里的石板街就有一家赌场和妓院,正是因为有着口袋里有钱,晚上又有时间的闲暇地工人们的存在,才使得没几个月地功夫,这个不大地元宝山,竟然前后开了六家妓院。三家赌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