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节(1 / 5)

加入书签

袁世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我知道了,提起笔来~刷刷~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再盖上总统的大印,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你和芝泉副署后提交国会正式通过吧……”

“好!”陆征祥将文件往腋下一夹,就快步走出了暖阁。

袁世凯看着眼前的东北地图,有些无奈地用毛笔在“奉天”二字上画了一个圈。

1913年4月1日,中俄正式签署了《中俄沈阳条约》,这份条约使得中国收复了中东铁路大部分的权力。虽然内容只涉及了一条铁路,但是却令国人异常兴奋。毕竟晚清以降,屡战屡败,签下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次中国军队不但打败了洋人,还签署了一份对中方有利的条约,一扫晚清以来颓风。国人好比久旱逢甘霖,纷纷上街庆祝。

和中国人庆祝胜利向映照的,是各国观察员和情报人员不断发往国内的各种信息。沙俄方面非常肯定地认为,东北军肯定得到了德国的军事援助,否则不可能拥有飞机、飞艇、大口径火炮甚至铁甲战车这样的新式装备的。沙俄的报纸甚至宣称德军直接从青岛调兵,参与这次战争。

德国报纸争锋相对地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副漫画,一个德国人身穿中国清朝时的衣服,旁边配字:我象中国人嘛?。在他身后,则是遍体鳞伤的俄国人在向英法哭诉。总之,此类挖苦俄国人的漫画还有很多版本。

德国驻沈阳参赞赛博特恩得意洋洋地向威廉二世汇报中说道,这支中国军队身上有着深深的德国烙印,他们在编程、训练、后勤补给等许多方面几乎就是直接复制德军的。虽然他们打败的是十万俄国二流部队,但是这比起中国人以往任何一次战绩,都可以说是巨大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首领徐天宝对德国十分有好感,只要德国下更大的力气,完全可以把他变成德国最忠实的东方盟友。如果他能成为整个中国的统治者,那么当德国和英国交战时,这位盟友可以出兵印度,在英国佬的屁股上狠狠地踹一脚。

279东北边贸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典礼在北京新落成的众议院议场举行。

这天风和日暖,街市悬国旗,自上午9时起,议员们身着特制礼服陆续齐集会场。其中有参议员274人,众议员596人,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皆列席,其他内外观礼代表千余人。

11时,宣布典礼开始,拱卫军鸣礼炮108响以致敬。筹备国会事务局委员长施愚报告国会召集经过,并公推议员中年事最高的云南参议员杨琼为临时主席。杨就席后,委托林长民代读开会词,继请袁世凯特派代表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登台致贺。

梁代袁致词说:“我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正式成立,此实四千余年历史上莫大之光荣,四万万人亿万年之幸福。世凯亦国民一分子,当与诸君子同深庆幸,”并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民国国会万岁!”

随后,众人又开始唱新编订的国歌《于万斯年歌》

袁世凯当政后,摆在他面前的是极为严重的财政问题。一方面,他对南北各省存在的大批军队官兵持有戒心,但实施遣散则需要数目巨大的款项偿付欠饷,空虚的国库无力支付;另一方面,袁世凯为维护独裁专制统治又要扩充北洋军力量,镇压国民党的武力反抗,没有巨额的费用补充军饷是不行的,从建立袁氏王朝天下的长远考虑出发,袁世凯决定通过出卖国家主权,奉送国民经济命脉给列强的卑劣手段举借外债,解决眼前的财政急需。特别是宋教仁案发生后,袁世凯已经成为国民党人攻击的靶子,南方各省的讨袁呼声日趋激烈,更令袁世凯坐卧不安。他决心先发制人,通过借款为北洋军筹足与国民党开战的军费,在国民党内部意见尚不统一之时迅速出击,一举将国民党的武装力量全部铲除,扫清帝制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自袁世凯上台以后,英、法、德、美就组织四国银行团(后有俄、日加入,而美国则因内部矛盾又宣布退出)与袁世凯政府谈判贷款事宜。他们的目的,是通过贷款,谋求更大的在华利益,并提出了财政监督等一系列无理要求。而袁世凯为了得到钱,不惜答应列强的任何条件。列强控制中国的野心和袁世凯的图谋激起各界人士的强烈愤慨。孙中山表示:“若果监督,则应拒之。”1913年4月26日,黄兴通电北京政府,要求取消善后借款,以安南方各省军民之心。这个通电引起很大的反响,江西、湖南、安徽、广东四省表示支持。但袁世凯政府拒不听从,反而加快了与英、德、法、日、俄五国银行团的借款谈判进程。

5月1日上海各党团体为宋案、借款事宜声讨袁世凯。

5月5日湘、粤、赣、皖四都督联名发出通电,严词反对大借款

5月6日袁世凯于总统府召开秘密会议,为发动内战进行军事部

署。

袁世凯和国民党斗得不可开交之际,徐天宝却十分轻松,他坐着飞艇来到葫芦岛,视察范旭东的化工厂。

范旭东的团队整个就是一个科学家团队,加上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