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3 / 6)
(冯、阎)制纵。这样,蒋轻而易举的就收拾了桂系,而后不但把把向冯许诺的条件原封收回,而且转身开始向冯开刀了。
冯的心腹爱将韩复榘、石友三被蒋重金收买,除外还有多名将领被蒋收买。至此,冯嫡系的三分之一约十万人投靠了蒋!介石。冯通电下野,被阎锡山诱骗至山西。阎先表示愿与冯共同抗蒋,后在蒋开出的大价钱下反悔。不久,在得知蒋暗地里联合西北军倒阎时,才同意与冯共同作战。此后战争开始,冯孤军作战,而阎按兵不动,导致冯第二次反蒋失败。原来是战争发起后,蒋!介石又来拉拢阎锡山。在蒋冯战争期间,又发生了粤桂战争,桂系虽失败,但得以重新占据广西。蒋冯战争,蒋借阎锡山的手,打败了唐生智。但蒋在阎帮助打败唐生智后,即下杀手暗算阎锡山,最终使阎锡山决定彻底反蒋。这时,阎联合了反蒋的各派势力,组成了反蒋的大联盟,阎为盟主。但终因内部不和,致使战局先胜后败,最终同盟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瓦解,蒋!介石大获全胜。
当然,眼下徐天宝削藩要比蒋!介石容易的多。放眼中国,没有哪股势力能与之抗衡,而且随着对日战争的胜利,徐天宝的声望如日中天,谁要是在这时候出来反对他,不用国防军动手,报纸就先把他骂死三遍了。
停办地方军校、接管各地兵工厂、整编全国军队,这三招从根子上就拔掉了军阀割据的基础。当然,徐天宝也准备了软的一手,那就是银弹攻势。在整个对日战争中,中国各地方部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接管了日资企业,从铁路到煤矿,从火柴厂到仿织厂,几乎所有日本财团、商人投资的企业都被控制在了中国财政部或者地方军阀手里。现在,战争结束了,徐天宝打算将这些没收的日子企业进行拍卖,让他们从吸食中国血液而生的蚂蝗变成中国工业的造血干细胞。为了配合削藩,徐天宝通过密电的形式告诉地方,被地方军阀接收的日资企业不在拍卖之列,可以由那些大帅小帅们直接接手经营。而这些大帅小帅只要象征性地走走合法的流程就可以摇身一变从大帅变成“大款”。自然,这样的好事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辞去军职,交出兵权。
强大的武力震慑和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使得徐天宝的削藩得意顺利进行,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削藩的顺利进行,扫清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中国利用一战黄金期发展本国经济赢得了一个空前良好的大环境。
不过,在大海对面的日本可就不那么好过了。
顶着国民和舆论的巨大压力,日本政界元老们终于用关东州换来了一纸和平协议。事实上,对于此时的日本而言,继续战争已经变得非常不现实了,一方面是国内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另一方面则是欧洲战争对日本财阀的巨大刺激。经济是一切的根本,要想使日本从困境中走出来,必须首先解决经济的发展问题,而现在,由于欧洲战争的爆发,日本财阀看到了摆脱经济困境的一个大好机会,只要欧洲陷入战争中,那么,对于经济凋敝的日本而言。这就是趁机恢复日本国民经济的大好机会,如果不能抓住,那么日本很可能会因为这场完全看不到希望的对华战争而一蹶不振,所以,以三菱财阀、三井财阀为首的日本财阀势力也在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日本政府尽快结束对华战争,哪怕在和谈中做出重大让步,也必须取得一份和平协议,通过这份和平协议的保障,为日本经济的复苏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同时,由于战争加重了日本社会底层国民的负担,不仅使日本国民的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也使日本国内的农业生产大为凋敝,大量青壮年应征入伍,使严重依靠人力的日本农业经济发生劳动力短缺。这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经济的衰退,大米价格的上涨,国民情绪的极端暴戾,一切都使日本政府感到棘手,再不和谈的话,日本很可能像1905年的俄罗斯帝国那样爆发一场革命,到时候玉石俱焚,整个日本社会很可能就此瓦解。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和谈虽然进行得相当艰难,但是最终却以日本政府做出重大让步而达成和平协议。
日本财阀以为战争结束了,日本经济的春天到了,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中。日本商品,除在当时清廷统治下中国拥有特权同时用廉价而霸占一定市场外,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有多少竞争力,其自身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机器、引进资本,一战前,日本外贸连年入超,国家财政不足清偿外债利息而面临破产的境经。在一战时,各国机械输出的停止,使得中国企业为扩充产能只能进口日本机械,而当时中国本国商品产能的不足,又促使国内只能放弃因二十一条而起的“抵!制日货”,使得日本货占据了中国的市场,可以说,正是中国的市场滋养的日本工业,而最终,被中国市场滋养的起的日本,又为独占这一庞大市场入侵中国。显然,这原因来自当时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机械制造业,从而基本上不能向国内企业提供机械设备,西方陷于一战没有出口机械设备的时候,就给了日本机会。
但是在这个时空里,徐天宝却没有给日本这个机会。振华公司出产的各类机械价廉物美,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