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节(3 / 4)

加入书签

进来,后头还有他大嫂杨氏。

这妇人头上戴着支银簪子,手上两只银手镯,圆圆的脸上带着笑容,一进来就在时乐旁边坐下,夸赞了两声,又说了些吉祥话,就开始准备绞面。

她将准备好的粉涂在时乐脸上,拿出麻线挽成麻花状的活套,右手拇指和食指撑着一端,左手扯着线的一头,口中咬着线的另一端,右手拇指一开一合,咬着线的口和左手配合右手,如此套在脸上拉来拉去,嘴里还念着:“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边,三线生贵子”2。

绞面结束,刘香莲将准备好的水煮蛋在他脸上滚了滚,又用浸过热水的布巾给他擦脸,他大嫂杨氏则开始给他上妆,先在脸上涂上面脂,再傅粉,描眉,涂上口脂,一顿忙活已近黄昏。

劈里啪啦

远处传来爆竹的声音,锣鼓喧天,是迎亲队伍到了,时乐坐在床上,刘香莲给他盖上红盖头。

院子里帮忙的人也聚集在院门口,人声混在锣鼓声里,更显热闹喜庆。

顾朝朗穿着一身靛青色的衣裳,腰间系着红布做的腰带,上面绣着花鸟,头上束发的发带是红色绣云纹的。

他走在最前面,昂首挺胸,身形挺拔,古铜色的脸上五官深邃,棱角分明,微微带着些笑意。

时大将他迎进门,他对这个儿婿还算满意,也不做那等为难儿婿的样子,只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以后和乐哥儿两个人好好过日子,和和美美的。”

时家大郎站在时乐屋外,见顾朝朗走近,面色有些僵,勉强挤出个笑来:“我们两村离得近,你要好好待乐哥儿,不然我这哥哥也不是白做的。”

顾朝朗正色道:“爹,大哥,您们放心吧,我会好好待他的。”

时家大哥转身进屋,他们这里的习俗,新妇出门脚不沾地,由娘家兄弟背上花轿,到男方家则由夫婿背进家门。

时家大哥将时乐背上花轿,后方时家婆媳俩则站在门口,将准备好的喜糖,喜钱撒出去,一时之间,无论大人孩子都凑上前去,说话声,笑闹声传出很远。

迎亲队伍一路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往青塘村走去,两个村子离得近,虽然抬着花轿为了平稳走得慢些,也很快就到了顾家。

顾家院子里如出一辙地热闹,见迎亲的回来,做客的孩童四处跑着,一边跑一边喊:“新夫郎到了。”妇人夫郎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起身,有的站在院门口,有的则走到路边上,到处都是说笑声。

花轿停在院门口,嫁妆则抬到主屋里。

“这嫁妆可不少啊,那个香樟木箱子上竟然还有雕花,不知是在哪个木匠那做的,可真好看。”

“等之后问问新夫郎,等我家姑娘嫁人我也去打一个,快看,要背夫郎进门了。”

花轿停在院门口,顾朝朗看着轿门心里有些紧张,咬了咬牙,伸手缓缓掀开轿门,上前伸出手扶着时乐站起,又转身半蹲着弯下腰,突然背上覆上一具温热柔软的身体,顾朝朗一下子面红耳赤,心如擂鼓,浑身僵直像拉满了弓的弦一样。

脖颈上伸过来的手臂纤细,顾朝朗看着眼前的手,是和他完全不同的白皙,手指纤细,骨节分明,像是他之前去镇上做工的那个主人家腰间挂着的白玉。

鼻翼间传来一股馨香,顾朝朗脸更红了,在周围人的笑闹中,手上微微用力将夫郎背起,向堂屋走去。

进了屋,高堂上只放着顾朝朗他爹的牌位,顾朝朗将时乐轻轻放下,扶着他拜了堂,又将他扶去新房的床上坐下,将炕桌挪到他侧边,让他可以倚靠着,张了张嘴却没出声,转身出了门。

院子里已经开了席,村里凡是逢年过节,起房盖屋,婚丧嫁娶等这些大事情办酒请客都是“八大碗”,虽然因为各家条件不同菜式也有所差别,但一般都是一个饭前点心“八宝饭”,一个饭后甜品“甜白酒”并七个正菜。

顾家的宴席上的是五碗荤菜,三大二小,大碗清炖鸡、蒜苗炒肉、卤煮猪内脏,小碗梅菜扣肉、炸酥肉,两碗素菜,一碗掺了鸡汤煮的长菜,一碗炒土豆。

“今天顾家这宴席不错啊,算得上中上等,尤其这梅菜扣肉做得好,是镇上那个王大厨的手艺吧,上回村长家满月酒就有这道菜。”

“可不是么,我听说是顾小子他伯娘拎了两斤肉去请的呢,另外还得再给一百文钱。”

“真不便宜啊,哎,你给我留一口八宝饭啊。”

……

新房里,时乐坐在床上,出门前只顾着紧张,一点东西没吃也不饿,这会一个人坐着,他感觉自己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尤其是外面吃席的吃着不算,还要讨论什么好吃,他更饿了,他甚至能听到肚子叫的声音。

“笃笃”

时乐正在脑子里幻想着一会儿能吃上什么,就听到门口传来的敲门声。

“哥夫,我是朝朗哥的堂弟顾清,也是个哥儿,他让我送些吃的来,我可以进来吗?”

时乐对着声音传来的地方说了一声:“进来吧。”

顾清走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