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小农女 第545节(2 / 3)
庄玩儿。”
三爷笑着应了,“放心,她进不来。”
“你照顾好自己和华嫔娘娘,不要管旁人。”小暖又低声叮嘱道,“咱们明年就要成亲了,莫多生枝节。”
“好。”三爷应了,“若是无牙道长或你师傅归来,你记得给我送个信。”
小暖抬头,不知道三爷找师祖和师傅有何要事。三爷笑道,“我要问问他们,该怎么样平安大吉地把你迎进府中。”
小暖脸红了,小草一个人闹腾也就罢了,怎三爷也作出一副他们马上要成亲的样子,明明还有十个月零五天呢。
送走了三爷,小暖缓了一天才有精神做旁的事。今年又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头,登州近万亩的棉花开满了雪白的棉花。虽然今年的棉花比去年多几倍,但价格却一点没降,喜得种棉人嘴都合不拢,白天夜里像看宝贝一样守着棉田,守着一家人的希望。
这些棉花摘下来后,绫罗霓裳、棉坊和登州大小的织布行抢着收,农人手里的棉花真真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比他们种五年粮所得的银钱还多!百姓笑口常开,有口皆赞秦安人和文昌郡主。
登州的喜报传进京城,建隆帝大喜,下圣旨赞扬登州知府治理有方,赞扬秦氏和小暖功德无量,并令登州附近十八州,明年每州种棉花的亩数不得少于千亩。
登州及其附近的十八州,占了大周近三成的疆土!朝廷大力推广棉花,可喜坏了登州的大小棉商,因为棉花的印染、纺织技术,都他们手里。大家憋足了劲儿地钻研织棉技术,要让登州称为棉布之乡。
当然,这些人的主心骨和风向标,便是陈小暖的棉坊。因为棉布纺织的大半技术,都是由陈小暖的棉坊钻研出来的。早在今年夏天登州各处棉花长势喜人时,小暖已经预料到了棉花丰收时的盛况,她的棉坊不惜重金网罗天下能工巧匠愈百人,将他们安置在南山坳内,一起钻研制棉技术。
除此之外,小暖还在登州附近的十个州内,每个州买进良田不下于两百亩,这些棉田第一用处不是种粮卖钱,而是种棉花,供工匠们研究各地棉花的差异,寻找最合十的种棉土壤,种出最好的棉花,织出最好的棉布。
因为小暖已经预计到,三年后棉花广为种植,棉布必将走近千家万户。到时各商号比的不是有没有棉布、有多少棉布,而是谁家的棉布质量最好。小暖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图的是三年后的优势。
招揽工匠、买进良田、收购棉花等,样样需要银子,绫罗霓裳赚得钱如流水一般从库房里流出去,小暖毫不心疼,只想着怎样才能平衡收支,不要断了绫罗霓裳的资金链,引致风险。
她不心疼花出去的银子,秦氏也由着小暖折腾,但有人着急。
这日,李嬷嬷跑到秦氏面前,很是焦急地道,“夫人,奴婢和王姐姐在登州相中了一个玉屏风,只需两百两银子,但管家却跟奴婢说,咱们庄子的账上没现银了。”
小草的金珠子
“你说什么,没现银了?”秦氏觉得自己的耳朵一定是出问题了,家里怎么可能没银子。
王嬷嬷又重复了一遍,秦氏缓了缓才问,“小暖呢?”
翠巧立刻道,“夫人早上刚出门没多久,姑娘接了个消息,就带着人去了益州,说最晚三天就能回来。账上没银子的事姑娘知道,等到月初就好了。”
这一段正事秋耕种麦的紧要关头,秦氏早出晚归地去第二庄和第三庄内关注秋耕进度,都没空理第一庄内的事情,但,“不可能连两百两银子也拿不出来吧?”
翠巧小声道,“账上还有五十余两,日常花销是够的。”
五十两银子听起来不少,但此时离着十一月还有五天,有三四十号人要吃要喝,还得留点银子应急,不可能全拿出来。王嬷嬷立刻道,“夫人,那屏风也不是最好的,奴婢和李姐姐再挑挑。”
小暖的嫁妆办到现在,能让王嬷嬷找到她面前指明要买的东西,这是第一件,说明这一定是件好东西。秦氏回屋从自己的首饰盒里捡出两支金簪,“这个嬷嬷拿去,应足够了。”
“这可使不得!奴婢可以去找……”王嬷嬷连连挥手,第一庄里没银子,可以去严府或者隔壁的第六庄去拿。
秦氏脸一沉,“给小暖办嫁妆的钱不能从三爷府里出一文,只能用家里的,拿去!”
就算是为了给姑娘办嫁妆,也不能用夫人的簪子啊,王嬷嬷为难地看着翠巧。翠巧把夫人的簪子接过来,示意王嬷嬷先出去,然后抚着秦氏坐在椅子上,才劝道,“夫人,为办嫁妆留的专项银子是姑娘取走的,她说那边有事儿,从账上支走了一千两。若是姑娘回来后得知您用自己的簪子给她换了屏风,以姑娘的性子必定会过意不去,再派人去把簪子买回来,这一来二去的也让人看笑话。”
“这样的簪子我有十几支,放着也用不到,不用再买回来。”秦氏不肯放弃。
翠巧接着劝,“夫人,若不把金簪买回来,姑娘以后见了屏风,心里会怎样?”
秦氏不吭声了。小暖时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