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节(2 / 3)

加入书签

没有碱,很多工业活动都没法开展。

不说以后,只说现在,秦国要想发展羊毛纺织,想要制造肥皂,只这两项,就需要大量的碱。更别提,秦鱼还想把纸造出来,改善铁的冶炼技术,发展印染技术,要是可以的话,再烧几块玻璃,碱的需求量,简直是指数级的。

但是,这个时代,化学还只是术士们骗人的把戏罢了,连最起码的理化启蒙都还没开始呢,更别提对碱的应用和制造了。

在秦鱼的记忆力,用碱最方便最简单的,就是找到碱矿,直接开采。他记得河南那边就有一个?内蒙古草原那边的盐碱湖也是一个选择,这两个,一个固态,一个液态,好处是可以经过简单处理之后直接使用,坏处也很明显,秦鱼自己连矿藏大体的位置都记不清楚,更别提去跟人形容去特地找了。能不能找到且不说,他从一开始就没法解释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另一个最笨也是最耗费的方法,就是燃烧含钠、钾的植物,比如豆杆,比如海带、水草等海生植物。在秦国,豆杆是作为刍禾的一种,可以喂养牲畜,是要作为赋税种类中的一种上交的,而海带等水产,离秦国就更远了,更不现实。

或许,等秦一统天下的时候,可以在齐国沿海建造一个制碱轻工业基地,但现在,还是别想了。

也还有一个折中的方法,那就是用粗盐或者饱和的卤水制碱,秦鱼从一开始就打的这个主意。

粗盐,是经过将海水、地底卤水日晒风吹得到饱和卤水,然后经过过滤熬煮之后,得到的固态晶体。秦鱼不只一次的吐槽过这个时代的盐发苦发涩不好吃,就是因为制盐技术粗糙,得到粗盐之后就流入市场售卖了,粗盐里含有钙、镁等轻、重金属物质,吃在嘴里自然苦涩。

而要减少这种苦涩,光用水煮是不行的,或者用化学反应让重金属变成固体过滤出来,或者吸附出来。

比如,向卤水里加入过滤后的草木灰水,搅拌让卤水里的钙和镁等轻、重金属物质与碳酸根充分反应,形成碳酸钙等沉淀物质,然后过滤出来的液体就是比较纯净的盐水了。但这个法子,非常的废草木灰。

秦鱼则是从第一次用卤水做出

毒豆腐里得到了灵感,他将粗盐重新化在水里熬煮,然后往里面添加新鲜的豆浆,豆浆里含有大量植物蛋白,遇到金属物质会胶化,因为豆浆足够少,粗盐水足够多,豆浆胶化之后不会沉淀在水底反而会形成泡沫漂浮在沸水上面,用笊篱将这些泡沫撇除,剩下的,就是非常纯净的盐水了。

继续煮沸熬干之后,栖出来的,就是雪白的细盐。

这两天在王宫里吃的盐,秦鱼猜应该就是秦大母重新熬出来的。

再说回碱。秦国地理位置远离大海,海水是不用想了,但秦国是有盐井的,自从蜀国被秦国变成蜀郡之后,蜀郡出产的井盐,就足以让秦国免受他国盐产制约。

从盐井里打捞上来的地下卤水,通过日照和风,将卤水变成饱和卤水,然后进行初步过滤,通入二氧化碳,卤水中的多种金属物质与碳酸根结合之后沉淀,形成的液体就是碱液了,这种碱液,其实是氯化钠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单纯用作洗涤剂的话,是没有影响的。至于二氧化碳,也非常容易得到,煅烧石灰石就能得到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这种单一的生产方法,其实及其浪费氯离子。盐就不说了,民生之本,但还有一种物质,也可以称作是民生之本,那就是氯化铵。

氯化铵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功业原料,它既能作为粘合剂,也能作为氮肥,还能作为助染剂,将布匹的颜色染的更漂亮更持久。

将氨气通入饱和的食盐水中,就能生成氯化铵。如果要在制碱的过程中生成氯化铵,也很简单,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经过过滤和煅烧之后,就能得到氯化铵和纯碱。

那么如何得到氨气呢?

这一步,早在他第一次来到栎阳,进入左室见到原煤的时候,秦鱼就已经心有腹稿了。众所周知,刚采出来的煤被叫做原煤,是不能直接燃烧使用的,因为原煤里面含有大量的硫、氮等物质,燃烧起来会与氧结合形成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有毒气体,并生成大量烟雾,极易让人窒息中毒死亡。但如果将煤填入煤窑里煅烧,不仅能得到没有毒气的焦炭,还能得到氨气,以及煤焦油。煤焦油可是个宝贝啊,如果将煤焦油蒸馏分流得当的话,将会得到柴油和汽油,什么油灯啊火焰弹啊就都可以安排上了。

至于焦炭,用来冶炼,可以轻松的将温度提升到一千度以上,比那什么木炭竹炭的好用多了。

这个过程就叫做炼焦。

炼焦的过程中还会生成苯等副产品,用碱洗涤过的羊毛水中含有大量的羊油脂,沉淀之后的脂泥经过苯的萃取,可以得到羊毛脂。

羊毛脂啊,用处可大了。有了羊毛脂,护肤品和化妆品产业就完全可以做起来了,盔甲和兵器的养护也可以省下大量的动物油脂了,这可是完完全全的废物变宝物啊。

最后,如果有了碱,制造肥皂的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