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24章】 办学体系(2 / 3)

加入书签

了。”黄炎培笑着打趣道,“复生兄提了这么大的计划,打算给我们每年拨多少钱啊?”

“我也正关心这事呢,现在百废待兴,一切都需要钱,但再穷不能穷教育。”秦时竹认真地说,“教师的待遇,学生的学费怎么安排啊?”

“这我可做不了主,我光是和那些先生说待遇不低于京师大学堂的话了。”黄炎培笑着说,“读书人嘛,总是有点清高,耻于谈论薪水,有我这个保证他已经相当满意了。”

“他们不主动提,我们可不能亏待了他们,不然后来者就没有了。只是现在政府各级官员的薪水还没有统一,荫华正忙筹划呢。”秦时竹皱眉道,“好在军饷有了明确数字,咱们就以这个做参考。我的意思,在职位上,中小学教师分四等,分别称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教师,高专和大学教职也分四等,分别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为提倡教育,重视教师起见,待遇一定要优厚,学校行政人员的薪水可以参考政府部门同级别人员的薪水,如果一人身兼教、政两职可以兼薪,研究院全部由各科教授组成,领取双份薪水。

凡是新聘教师,第一年为试用期,给定拟聘请职位,领取该职级薪水之八成,一年后,根据实际能力聘请为相应职位。每月薪水暂定为初级20元,中级35元,高级65元,特级125元,助教40元,讲师70元,副教授为130元,教授为250元。另外,为活跃学术,提高人才利用率,可以在保证本校教学的前提下去外校兼课,按实际所授课时之多少发放课时费,但需经过本校校长和系主任同意,并且保证须在本校完成一定课时,教授每周以8个小时为宜,教授以降,课时逐渐增多,但即使初级,也不能超过每周24个小时的工作量。因为如果课上得太多,教师不仅身体疲劳,而且没有时间备课,对提高教学质量不利。职位三年一聘,优胜劣汰,调职即调薪!”

“我听说还要聘请洋人,那他们的薪水怎么处理呢?”

“一视同仁,当然,对确实学有专长者可给予优待。”秦时竹说,“不然中国教员又要不满了!”

“我看要严格把关,防止那些不学无术的洋鬼子混进来,都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一定要先让那些中国教员好好考核。”葛洪义提议,“考核时,咱们和任之兄一起去看!”

“这法子不错!”黄炎培赞同道,“今日中外摩擦肯定会大大减少。”

“中国教育的落后,不仅在于师资短缺,还在于学费高昂,众多贫苦学生上不起学,尤其是高等教育,学费特别高昂,非上等人家不能就读。到后来就充斥着‘老爷’学生,对学术无一丝兴趣,对社会毫无裨益。”秦时竹指的是当时京师大学堂的情况,因为它所收的学生,都是京官子弟,被人称为老爷,而监督和教员被称为中堂或大人。他们读书的目的,只在于那张文凭,只注重今后的出路,纯粹是为了镀金。对专职教师不甚欢迎,如果教师认真教学,对学生严格,还常常受到他们的反对。倒是那些担任官职的兼职教师,特别受欢迎。虽然这些兼职教师可能经常请假,讲义经年不变,‘老爷’学生也不讨厌,因为他们注重的这层师生关系可以在将来走上仕途时引为奥援。

“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一直以来都过着老爷式的生活,校风腐败,乃至于这几年招收的学生不尽是官僚了,这种官僚做派还是很严重。”黄炎培深有同感,“为改变这个局面,我打算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帮助贫寒子弟解决实际困难。”

“我看是不是这样,师范生、军校和警校生学费全免,每月另行发给少量生活费,但毕业后,必须在北疆各省工作五年,暑假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工作,为政府服务。其余各高专象征性收取学费,同时实行助学金制度,政府每月给予资助,算是贷款,毕业后为政府工作,等还清后留下与否悉听尊便。同时各校设立奖学金,奖励那些优秀学生,对特别优秀的人才,由政府保送去外国深造……”由于秦时竹一时也没有想好,葛洪义想了个方案,“至于具体金额是多少,我们可以再研究。既不至于多到让学生花天酒地,也不能让他连基本的生活也难以维持。”

“从复生兄给教师定这么高的薪水来看,不论是从事教职还是在政府工作,都有莫大的吸引力,那些受资助的学生别说期满前不能走,就是期满后都不一定愿意走。”

“这就是我要的效果,为今之计,重在培养人才,北疆各省,文化不甚发达,地理又稍嫌偏僻,没有优厚的待遇,全国学人未必肯来。”秦时竹感叹的说,“对来的教师,要妥善安置,各省分散,别都弄在我们辽宁,去艰苦的地方应该再增加津贴,然后实行轮岗。对不合格的,坚决淘汰。高专的学生,暑假期间要重点到部队、乡村帮助教学,一方面促进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是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

“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发动民间力量兴学。那些开明乡绅,很多都乐意资助教育,在筹备人民大学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向我表态愿意资助。在地方兴学,愿意资助的人就更多了。”

“这是好法子,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政府拨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