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外籍兵团(1 / 2)
在中国政府、北方集团及其他产业集团、各高校的有效安置下,前后累计总共约50万德国人(包括少数奥匈人)在中国安顿了下来,德意志人口数量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的在华人口总和(包括关东州日本人口,不包括从沙俄收复国土后的俄罗斯人)。这个意义不仅在族裔学上有意义,在社会学上更有价值。当然,在人口统计时,这50余万德国人大概有30左右加入了中国国籍,由于中国并不承认双重国籍,因此实际上他们已经放弃了德国公民的身份,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但国籍改为中国人容易,肤色、语言、宗教信仰、文化等方面要变成中国人可不容易。
虽然1914以后德国已完全丧失了在华的租界与各类特权,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到了1924年,德国人的身影重新活跃在中国的各个领域,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科研等方面,都有浓厚的德国色彩。除了沿海、沿江各口岸城市以外,甚至在内陆地区都出现了众多的德裔人口。有专门为德国人开设的学校、餐馆、酒吧、舞厅等等——用德国人自己的话说,德国失去了一个青岛,但却拥有了几十个青岛,而且是以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的。德国人原来的傲慢、偏见随着一战的失败消失殆尽,剩下来就是受中国人所尊敬的地方。更令人震惊的还在于,在国防军体制内还编成了一支完全由德国人构成的部队,规模大约在一个营左右,对外统称国防军外籍兵团。
在外籍兵团授旗的时候,秦时竹作为最高统帅发表了讲话,谁都明白,这番讲话不仅针对外籍兵团,更针对所有在华的德裔人口。
“……鹰有时候比鸡飞得还要低,但鸡永远不可能飞得像鹰那么高,1919年4月7日绝不是德国的末日,相反,这是德意志的新生。如果非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衡量,我认为,它堪比耶拿战役结束的那一天!”秦时竹的讲话到此戛然而止。
广场上,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不甚了了,但参会的德国人却全体潸然泪下,这批德国顶尖的精英,在高傲、怀疑、忐忑、迷茫的感情背后,终于迸发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激情,虽然仅仅是几百张嘴的呼喊,但“总统万岁”的呼声却震撼了整个广场,这不是授旗仪式的正式内容,却是德国人的由衷热情。
唐绍仪紧皱着眉头,他当然知道“总统万岁”的意义,这差不多就是第二帝国阅兵式上“皇帝万岁”的翻版,但他只能将这份怀疑藏在心里。自从认定秦时竹有称帝“野心”之后,他一直生活在苦闷、焦虑、彷徨之中,甚至于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排遣这个念头,除了将满腔热情倾注到工作中去外,对其他领域的声音似乎是消减了许多。
观礼台上,葛洪义笑着对何峰道:“总统又在给德国人上课了,偏生对方居然还吃这一套,这堪称是未来二十年的提前落子,当真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何峰微微颌首:“秦总是不会做亏本买卖的……走着瞧吧。”
消息和讲话内容传回德国国内以后,同样的呼声亦再一次震撼民众。在国内一片混乱,巴伐利亚甚至才出现社会主义革命政权的当口,魏玛政府的威信已经堕落到不堪入目的阶段,艾伯特总统是绝不会受到“总统万岁”的拥戴的,在舆论和政治观察家看来,倘若秦时竹此时来德国参加选举,包管能获得最多的选票。前陆军元帅兴登堡就嘟囔着:“耶拿……耶拿……说得真好。”
二级铁十字勋章获得者,最出名的奥地利小胡子下士在日记中写道:“……这番来自远东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坚定了我投身政治,拯救德意志民族于水火的决心。”
英法各国使节当然也听到了这番对话,不过现在他们已经为国内的事情折腾得焦头烂额,在从德国身上狠狠勒索一笔以后,大概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要知道,虽然德国资产的拍卖总额连20亿英镑都没有达到,但真正严格估算起来,在正常贸易条件下,50亿英镑都不一定能够买到。虽然英法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技术、设备向远东扩散的可怕后果,但作为民主政治家而言,渡过眼前的危机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就顾不上了,只能采用鸵鸟政策,当做不知道了。
事实上,外籍兵团的建立是中国国防军与德国国防军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背后涉及一些列复杂的利益交换。根据《凡尔赛合约》,魏玛德国只能保留10万陆军,而且还不能发展坦克、重机枪等“进攻性”力量,对于战前拥有数百万部队的德国而言,这个编制无异于警察水平。大量富有经验的军官将被逼退伍,对这些职业军官而言,逼迫他们退伍比杀了他们还难受,巴伐利亚共和国之所以能够起事,除了共产主义的煽动力,这批无所依靠的军官是出了大力的。为了尽快稳定局面,也为了避免英法的干涉,除了自愿来华的军官以外,魏玛国防军同样派遣了大量被认为具备培养前途的年轻军官来华过渡。特别是在德国国内总参谋部被勒令解散以后,在远东通过德国顾问团与外籍兵团又隐隐约约建立了一个地下总参谋部。
外籍兵团虽然建立时只有一个营的编制,但依照协议,最终将扩充到一个团,3000人左右。这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