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犯众怒的崔可夫(2 / 3)
亡之际,将军能深入险地,让蒋某人深深感动。”
之后,蒋介石也不管崔可夫怎么想,拉着对方就面对一群记者,面带笑容,扶着崔可夫的熊腰,频频点头示意,一下子,中央社的记者都沸腾起来了,镁光灯闪烁不停。
这些记者也不是一般人,值此抗战之际,日本的特务想着方的想要刺杀蒋介石,而记者又是一个很容易掩盖身份的伪装。
为了安全,戴笠只好将一些在警察学校学习了一年多的学生,弄了个噱头,都跨上相机,带上记者证来采访这次容重的接机仪式。
和蒋介石的镇定自若不同,崔可夫在飞机上呆了四五个小时,本来就是人困神乏的时候,此时被一惊,口干舌燥的感觉让他顿时脸色有些苍白。
但是周围的国军政府人员那里知道,还以为毛子都是长着一张死人脸,不白就是病了。
蒋介石并没有和崔可夫多家交谈,一方面崔可夫的身份是军事调查小组的组长,直接向莫斯科负责。而另一方面,崔可夫还担任着调查国军整体实力的任务,这是摆在明面上的,蒋介石也不好多说什么,但心里总是有些不悦。
匆匆上车后,呼啦——
机场上一下子少了一大半人,留下的一些外交部的无关,和总统府接待人员,热情上千,一个劲的跟苏联军调小组的人攀交情。
两句客套话一说,就热情的邀请对方去望江楼,要给崔可夫等人接风。
在苏联,腐败就是人民的罪人,是要被枪毙的。
可在民国政坛,腐败是身份地位的表现,没兵没权的人,想要腐败都没机会。
斯大林虽然是一个政治强人,对权力有着无比的热衷,甚至不惜杀害大部分当年革命时期的战友,也在所不惜。但他对于自身的物质需求还是低的,生活也很简朴。
崔可夫知道,这是中国人处事的方法,不会因为他是一个外国人而改变多少,身体虽然有些疲惫,但是一听中华美食在等着他,谨慎陡然一振,半推半让的就跟着上了准备好的汽车……
当夜,苏联军调小组八个人,全都歪歪倒倒的唱着小曲,回到了给他们准备好的住处。
都知道老毛子能喝,给他们准备的也是最烈的酒,石花千日醉,可老毛子一点都不在意似的,当成白开水喝。
一扬脖,一两多的高度酒顺着那张大嘴就下去了。
让不少有心和他们攀附交情的政要们,顿时绝了念想,要是交情没有攀上,自己先醉死了,那就太冤了。
主持接待的贺衷寒在苏联呆过好几年,知道俄国人都是能喝的主,反而躲在一旁。
两天后,崔可夫带着苏联调查小组,赶到了南京,又跟着前线的军列到了前线。
首先进入他们的视线的是越战越烈的淞沪战场,逃亡的百姓将道路完全堵住了,让崔可夫很担心,如此重要的后勤道路,一旦无法及时的将物质送到前线,会有多少士兵跟着遭殃。
好不容易,崔可夫在前线指挥部派出的警卫连的护卫下,进入了嘉定,前线总指挥,淞沪战场副总司令顾祝同都当场接待,大上海的各国记者来了不少,但是一谈到实质性的问题,陈诚只是说前线战斗激烈,不方便送他们上去。
而顾祝同更是连说不急。
说国军对崔可夫等人的一行不重视,那是假的,但这种重视就像是一种狼面对着羊的那种贪婪。
苏联的武器,对于国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尤其是苏联的大炮,野战重炮的威力大的惊人,日本人已经给国军将领深深的上了一课。姑且不论这样的武器在中国落后的公路上,能否被运用自如,但即便是作为摆设,也是一种荣耀,所以崔可夫不得不面对无数送礼的人,一一应付,而且还得好言相劝。
没过多久,崔可夫彻底被火了,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政客,而是一个军人。
务实的性格,在交谈中显露无疑。
既然前线上不去,那么就在后方对国民党的军事仓库,后勤保障一一调查。
调查的结果,让很多人的脸色顿时拉了下来。顾祝同甚至破口大骂苏联人不知好歹,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还一个劲的给他上眼药。
军需,后勤都是国军肥的流油的部门。
淞沪战场几十万大军的后期保障,四大家族的人员早就将重要的位置都占了去。至于是否有倒卖军需的事情,作为副总司令的顾祝同也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名义上的淞沪战场总司令,蒋介石也不能多加干涉。
没办法,他自己也摘不干净,蒋介石自从当然黄埔军校的校长以后,之后几年又成为民国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陆海空三军大元帅,一系列的职位背后,就是无穷无尽的权力。
他深知,身后的人不少都是盯着那个已经空空如也的国库,宋家的人控制着金融、税收;孔家的人盯着军政后勤;陈家虽然产业不多,但越是见不得光的生意,跟他们的联系就越多;就连蒋家,也是大肆敛财,毫无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