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7节(1 / 3)

加入书签

日头西斜,满城响起零散鞭炮声,寒风一吹,整个上原府城内都是烟火味。

这也是年味。

家家户户门口点起了火堆,王七麟弄了两个火盆在里面放上炭,给驿所门口点了一堆火也给第五味门口点火。

第五味内其实没人了,胡涂回家过年,绥绥娘子和包大来驿所一起守岁。

但该点的这堆篝火还是得点,这是从唐朝时代流传下来的风俗,这篝火叫「庭燎」,家家户户都要燃点,整个夜里冲天的火光会透过院墙和大门把街上照得亮亮堂堂。

谢蛤蟆说过年时候的用品有许多对驱除邪魔有大用途,比如需要在除夕夜制作的过阴浆,比如庭燎燃烧剩下的炭灰,比如给祖先烧纸烧香剩下的纸灰和烟灰等等。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夜饭。

到了此时鞭炮声便响亮起来。

王七麟给驿所换上了新的桃符和春联,有力士走过来问道:“大人,为什么今天就要换桃符、贴春联?”

上原府的民风淳朴而保守,许多风俗与唐宋时期保留一致,像换桃符便是这样。

现在许多州郡都已经没了挂桃符风俗,而是以春联和门神取而代之,但上原府依然保存着这些风俗。

而且唐代开始,桃符已经换成了秦琼与尉迟敬德两尊大神,可上原府的桃符上依然是神荼、郁垒两位门神。

另一点便是换桃符和贴春联的时间,上原府也依然遵循古训,是大年初一才更换新桃符和新春联,而不是在大年三十更换。

王七麟笑了笑道:“不差这一天了,反正今天已经是新气象了,那就一切换成新的。”

其实是谢蛤蟆让他今天换桃符,但没说原因,所以他也没法解释给力士听。

文盲的悲哀。

力士挠挠头道:“今日是辞旧,明日才是迎新。”

王七麟没管他,自顾自的研究了一下门上贴的春联:

三阳始布,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四序初开,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这幅春联字体还算板正,但是并无筋骨可言,写的人似乎腕力过弱,所以这些字随便看看好像还不错,仔细看去却不怎么样。

王七麟一家却视若珍宝。

这是黑豆写的春联,或者说是他描的字。

徐小大有一幅字帖,黑豆蒙学之后,他便当做礼物送给了小学子,于是今年王七麟便让黑豆找出一幅春联从字帖里选了字,一笔一划写了出来。

所以尽管这幅春联写的普普通通,可对王家来说却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东西:

他们王家祖上三代全是文盲,新一代终于出了个能写春联的读书人!

欣赏过春联之后,王七麟将旧桃符收了起来。

桃符是用桃树枝干削成的一对普通木片,用颜料涂成红色挂在大门两边以避妖邪。

但驿所的桃符却是用朱砂涂就,颜色红的厚重,在驿所门外挂了一年之后,它已经是辟邪老物件了,相当珍贵。

黑豆蹲在庭燎前面烤火,时不时把一块干竹板扔进去,竹子里头有空气,燃烧后空气膨胀炸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他估计是感觉不过瘾,忽然往里扔了几个鞭炮。

这下子热闹了,火星被炸的往天上飞!

屋子里忙活着的王巧娘甚至没有观望和询问,直接拎着一把扫帚出来了!

黑豆惊恐的叫道:“扔错东西了!”

王巧娘狞笑道:“娘也要打错人了。”

黑豆又叫道:“娘,过年不能打人的,书上说过年要做好事。”

王巧娘冷冷说道:“娘没看过书,娘只知道老祖宗留下一句话,过年打孩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黑豆惊恐的开始翻跟头。

王巧娘并没有过来打他,而是将扫帚扔进火堆里烧掉了。

看到这一幕黑豆突然热泪盈眶,他哽咽道:“还是娘最疼豆了,娘以后再也不打豆了,是吗?”

王巧娘给儿子送上一个亲切温暖的笑容:“不是哦,过年烧掉旧扫帚是风俗呢,娘昨天赶大集的时候买了新扫帚,明天开始娘就要用新扫帚抽你了。”

“记住,娘买的新扫帚是竹条做的,抽起屁屁很疼的!”

黑豆的眼泪止不住的流。

绥绥娘子笑着出来给他擦擦眼泪,说道:“大过年的怎么能哭呢?守岁的时候不能哭,要开心。”

黑豆的眼珠子吧嗒吧嗒往下落:“姨姨,豆、豆是开心的哭了。”

王七麟也坐在庭燎前,他左手搂着猫右手搂着狗,面前有火堆,怀里有阴阳鱼玉佩,所以一点不冷,看黑豆的热闹看的津津有味。

谢蛤蟆摇摇晃晃拿着一瓶酒和一盘炒瓜子出来,王七麟看了摇头,这玩意儿有什么好吃的?

他从大姐新买的竹扫帚上剔下一些竹签,往上串了羊肉,取了盐巴和孜然用庭燎炭火烤羊肉串。

这年头的羊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